2025年3月21日,信息工程学院的课堂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教学活动。由国际教育学院邀请的加拿大阿尔哥玛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徐绍春教授,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戴歆副教授携手,共同为2022级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软件过程与项目管理》课程,开启了中加教育交流合作的生动实践。
徐教授在计算机领域成果斐然,拥有丰富的学术经历。作为加拿大阿尔哥玛大学的核心学术力量,同时兼任武汉大学客座教授和中国矿业大学“111项目”国外专家,他为课堂注入了国际化的学术视角。
图1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做课程介绍
课堂上,徐教授围绕软件工程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展开讲解。他指出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在编程理解与调试方面虽有进展,但在增量软件开发、设计、文档编写以及新手与专家认知差异对比等方面仍需深入探索。徐教授着重介绍了实证研究方法,特别是创新性的基于对话的协议(Dialog-Based Protocol)。这一方法源自结对编程,通过记录双方协作对话并进行分析,在数据获取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上表现卓越,同时有效减少了研究中的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为深入研究软件工程中的认知过程提供了有力工具。
图2 徐绍春教授讲课现场
此外,徐教授引入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并结合布鲁姆分类法进行详细阐释。他通过一系列案例研究,对比新手程序员与专家程序员在增量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表现。从代码行数、类成员数量、设计决策数量,到测试用例的通过率,以及认知活动在布鲁姆分类法不同层级的分布差异,全面展现出专家在编程实践中的优势,例如专家能够更高效地在高层次认知活动中运作,从而实现更优质、更高效的编程成果。
戴歆副教授凭借深厚的本土教学经验和对软件工程实践的深刻理解,与徐教授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互补。在课堂上,戴歆副教授针对徐教授分享的理论和案例,结合国内软件工程行业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拓展和解读,通过互动讨论、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让国际前沿理论在本土实践的土壤中落地生根。
图3 戴歆副教授讲课现场
此次中加教授同上一堂课的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堂课不仅让他们接触到国际前沿的学术理念,拓宽了专业视野,还通过与两位教授的互动交流,对软件工程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跨国界、跨院校的教学合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开辟了新的道路,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活动,助力学生在专业领域不断成长。